《盗梦空间》看完之后,一些人会自发地总结出这部影片里面表达出来的一些东西和现实当中的遇到的经历的共同点。
比如《盗梦空间》里面设定的多层梦境,而跳出梦境需要刺激。
这一点,很多人都会感同身受,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做梦的时候,会醒来,都是被刺激到了。
或者是在梦中死亡,或者是从高空坠落,就好像现实生活中你要被别人叫醒或者自己从可怕的梦境中惊醒而回到现实。
这些东西,甚至不需要去解释,很多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接受,因为这是现实当中大多数人都经历过的。
而值得一提的是那个旋转的陀螺,在电影当中,到底是做有一个道具存在,还是有其他的象征,引发了无数的讨论。
又因为《盗梦空间》的病毒营销,就是从旋转的陀螺开始的,所以,很多观众都格外的关注那个陀螺。
只是最终谁也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确切地说,旋转的陀螺,就是电影给大众挖的一个巨坑,看了电影的人都会掉进去无法自拔。
有人说陀螺停止旋转就是出梦,可是也有人说,不是那么简单云云,当一部电影被解读成无数种可能之后,就说明了,这部电影成功了。
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体指的就是这个了。
《盗梦空间》票房大爆已经成了必然,而《盗梦空间》的影响力不仅仅如此,它还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种梦境文化潮流。
国内外的许多关于梦境,关于解梦的书籍,资料都突然之间有了市场。
而网络上也多出了许多关于自己做的梦的梦境的分享的内容等等,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盗梦空间》带来的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且还是对一种梦境文化的推进。
最尴尬的莫过于诺克?梅森了,因为此前他大放厥词说华国的所谓科幻片,其实都是伪科幻,可是现在,《盗梦空间》的出现,并且成功的碾压了他的最新作品《数字世界》,就算是诺克?梅森,也没脸去睁着眼睛说瞎话。
而且《数字世界》的扑街,也让诺克?梅森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的光环开始失去作用。
电影公司是很现实的,当你无法给他们创造足够的价值的时候,他们只会弃之如履,又怎么会站出来为他说话。
而且可以预见,诺克?梅森接下来想要继续进军商业电影,怕是道路曲折了。
一部大制作的失败,显然还不是诺克?梅森能够承受的起的。
《盗梦空间》炙手可热,也让华国观众与有荣焉。
许多华国科幻影迷们表示终于可以高呼,我们华国也能拍好科幻片。
而《盗梦空间》的走红,也让许多影视公司看到了科幻片的希望,华国国内的一些科幻题材的小说,作品等等的版权一下子就走红了起来。
一些科幻杂志也开始变得畅销起来,这一切都是《盗梦空间》带来的影响。
就好比奥运会上某个项目出现了奥运冠军一般,电影也同样如是。
华国一直以来因为种种原因,科幻类电影,可以算的上是一个电影类别缺失,不是说华国没有出色的科幻作品。
而是因为在华国,传统的科幻小说一直缺乏市场,相关的科幻杂志受众也很少,所以在这之前,科幻小说一直在华国都是小众的形式存在。
国内有很多文学奖项,但是科幻小说这个类别却很少有什么影响力的奖项,一方面是因为写科幻小说无法像其他的类型小说题材那样受欢迎,收入自然也成问题。
另外一方面也是缺乏一个完整才产业链条。
所以,科幻作家自然而然地越来越少,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现代的流行小说,很多的终极目标是影视改编,而科幻小说在过去,却一直缺乏这个出口。
因为科幻类的影片,一来在华国市场不受青睐,而且制作成本,特效门槛也比较高,所以,导致了这类的作品,很少有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的。
不过随着华国的文化娱乐产业的爆发性的发展,其实近几年来,科幻类的小说的现状也开始有了好转。
《盗梦空间》算是一个强大的助推器。
因为《盗梦空间》的出现,证明了,科幻影视作品成功的可能性,在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影视行业当中之后,其实缺的不是资金,有了寒石特效,以及电影特效互助联盟,这几年国内的电影特效技术水平也日渐高涨。
所以,制约科幻影视作品发展的资金,特效技术,已经不是问题了,而现在科幻类影视作品的最大的短板,反而是原创的科幻文字作品。
在《盗梦空间》成功之后,叶秋产生了一个想法。
钱对于叶秋来说早就已经不是追求了,所以为什么不做一些更有成就感的事情呢?比如推一把国内的科幻类的作品呢?
想到这里,叶秋就找来了冯刚,姜韦,张泉等人,抛出这个想法。
“要做这个可不是一部两部电影就能解决的,其实国内现在不缺钱,也不缺技术和市场,缺的是人。”冯刚说道。
“不错,国内的擅长拍科幻片的导演,有几个?适合改编影视的科幻类作品有几部?以前是因为技术和资本以及市场的原因,所以科幻类的作品才难以发展,可是现在,钱不缺了,技术也不缺了,但是反而当初那些在这个圈子里的人,却都已经没有了。”姜韦点头道。
“其实就是一个恶性循